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遠程辦公已然成為一種職場技能,并成為科技公司值得炫耀的“福利”。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遠程辦公用戶規模達3.46億,占網民整體34.9%。但在越來越多的人適應和接受遠程辦公之后,其優點和不足也逐漸浮現清晰。
“不用通勤”最受歡迎
在國外,遠程辦公發展在疫情之前就已經較為成熟,特別是諸如Google、Meta等科技公司,遠程辦公早已成為常態;在國內,攜程集團2021年在內部展開了一場混合辦公試驗。在半年試驗期結束后,員工對混合辦公的支持度由52.9%提升至59.2%。員工支持的理由中,減少通勤時間排在第一,其次是平衡工作和生活。從員工角度來看,遠程辦公省去了通勤時間,讓生活與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
騰訊研究院旗下調研平臺T-ask日前發布的《2022T-ask遠程辦公大調查》顯示,“不用通勤”是最多人認同的遠程辦公的有利因素。同時,“遠程辦公環境更加自由,也更加舒適”“工作時間更靈活自由,能夠合理安排”是許多人的選擇。正是因為這些相對于現場辦公的優勢,超七成的人不排斥遠程辦公,而近四成的被調研者認為遠程辦公是大勢所趨。
某科技公司員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居家辦公也不排除要延長工作時間,但這不是常態,即使在辦公室辦公也會遇到加班的情況。“不同的是,居家辦公時間可靈活調整,工作時間變長,也不會讓人感覺疲憊。”(陳杰)
技術有待再升級
遠程辦公雖然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組織的運行效率,但要滿足如此大的遠程辦公需求,也并非易事。
很多人還是想當然地認為,一臺筆記本電腦,甚至是一部智能手機,在有網絡支持的環境下就能輕松實現。然而對于企業而言,遠程辦公并沒有那么簡單。如果一家企業需要上千人同時遠程辦公,僅巨大的PC終端接入量將會給IT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除了網絡及硬件支持外,不斷涌現的技術和產品創新同樣也在支持和引導遠程辦公的走向。企業微信副總裁李致峰認為,企業遠程辦公的需求,有些是需要內部遠程協作,有些是需要對外連接顧客,不論是遠程辦公還是日常的數字化建設,都要關注發揮“連接”的價值。
基于網絡連接后需要人與人之間的配合和協同,無疑需要更多的工具和應用來支撐,遠程辦公才能順暢和有效率。除此之外,由于相當一部分人并不熟悉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范措施,因此遠程辦公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更多的安全隱患。Notion中文社區負責人林米認為,從信息安全角度來看,遠程辦公需要個人工具與企業協同軟件,做到數據區隔。
混合辦公或是主流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遠程辦公能搞定一切工作。有不少人也認為,遠程辦公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與同事溝通不便”以及“自我管理不夠好,容易浪費時間”。
騰訊副總裁楊健告訴記者,目前遠程辦公的溝通相比現場辦公缺乏“在場感”。“遠程辦公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先關注底層條件是否已經發展成熟,再去討論遠程辦公是不是工作制度的未來。”
至今為止,人們所接受的遠程辦公,多半還是疫情下的妥協。在某種程度上,遠程辦公的體驗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進化得那么快。優客工場董事長毛大慶認為,遠程辦公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以當下的辦公技術發展程度看,絕大多數公司仍需要設置辦公室。
其實,不少科技公司的實踐已經證明,遠程辦公不只是疫情時期解決辦公的方法,它很可能會與現場辦公模式并存,成為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楊健認為,遠程辦公不僅僅是換了一個工作地點那么簡單,而是意味著工作范式的全方位變革,需要及時轉變觀念,積極推進應用層面、工作制度層面的探索。
關鍵詞: 遠程辦公 科技公司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攜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