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Gbps下行峰值、5大核心技術、20多天的堅守、3100米落差……近日,中國移動5G再攀世界之巔,實現從珠峰大本營至峰頂登山線路全線連續覆蓋,峰頂區域信號強度提升60%,峰頂上行帶寬能力提升70%以上,為我國“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登頂提供了全面的信息通信服務保障。同時,實現峰頂高清視頻回傳,畫面質量高、流暢性好,有力支撐央視對科考登頂進行實時高清直播。
與2020年通過海拔6500米基站覆蓋峰頂區域相比,本次保障綜合應用了自主創新的TDD超遠覆蓋技術、超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等多項5G先進技術,通過海拔5300米大本營基站覆蓋峰頂區域。這是中國移動在高海拔、遠距離5G覆蓋技術上的又一次革新。
據了解,此次科考是自2017年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活動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瓶贾辈ト轿?、多角度、立體化呈現這一重大科考活動,展現我國在第三極生態文明建設和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五大領先技術實現峰頂連續覆蓋
高海拔、大落差導致信號難對準,超遠距離覆蓋致使信號損耗大,再加上高寒、低氣壓和大雪場景等,此次保障面對的困難之大十分罕見。
“考慮到珠峰的復雜地理氣候環境和垂直落差等較多因素,需要使用多種5G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完成峰頂區域的覆蓋。”中國移動西藏公司保障總負責人李崇明表示。據悉,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公司通過使用TDD超遠覆蓋技術、超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5G-Advanced技術、5G超級上行增強多頻協同技術、5G極簡基站5大核心技術,實現5G網絡從5300米珠峰大本營向珠峰8300米營地至峰頂登山線路全線信號連續覆蓋,同時圓滿完成“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登頂央視直播通信保障。
“除了使用最新的5G核心技術外,現場對天線的調整也非常重要,需要有經驗的無線優化人員開展測量和調整,將天線的波束信號瞄準聚焦到峰頂。”李崇明表示,此次5G信號在峰頂區域覆蓋,是我國5G應用技術的一次全新突破。
與此同時,為保障珠峰峰頂網絡覆蓋的連續性,中國移動還制定了從珠峰大本營覆蓋峰頂的技術應用方案。“這是一套非常前沿、科學和系統的保障方案。”李崇明表示,在多方努力下,珠峰海拔5300米的3個5G基站于4月21日完成調試并開通。“在此區域,5G下行峰值速率突破1.09Gbps,上行速率高達215Mbps。”
移動鐵軍硬核挑戰“生命禁區”
此次科考行動于今年4月啟動,相關通信保障人員4月15日起陸續抵達珠峰大本營。到達目的地后,保障人員幾乎沒有調整休息,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接到任務后很興奮,但留給我們的時間僅有短短十來天。本次保障對長距離無線覆蓋要求非常高,同時,珠峰區域光纜傳輸隱患仍然存在,穩定供電保障仍然是目前棘手的問題。”中國移動西藏公司網絡優化管理人員張亮說,由于峰頂對無線網絡質量要求高,責任和壓力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除了要克服精神上的壓力,高原反應也帶來了身體上的不適,讓他徹夜難眠。“由于缺氧和高反,整個人一天都是昏昏沉沉的。”
“有天夜里,由于氣候寒冷,大本營站點的柴油發電機很難啟動,一夜的現場反復供電加熱才發動,本來3分鐘的工作整整耗了4個小時,缺氧的環境和現場大雪導致人都麻木了。”中國移動現場保障人員袁彪說,“我干維護十來年了,最艱苦的還是在珠峰做保障。”
從絨布寺到大本營營地,他們用了兩天時間完成光纜隱患排查和傳輸數據制作,為的是及時調通大本營站點。從4月19日起,傳輸保障人員在絨布寺站點待了整整一夜。“當晚太冷了,雙手都凍得通紅僵硬,只能一只手指艱難地敲擊鍵盤配置數據。”中國移動現場保障人員代華成說,那一夜是在一分一秒中熬過來的。
4月30日,在絨布寺到大本營站點方向3公里左右,光纜出現突發衰耗,導致站點傳輸質量急劇下滑。當時距離直播只有兩天時間了,經排查需要緊急更換割接3公里光纜,但是為了不影響大本營媒體工作,只能白天完成布放,夜間割接業務。“就在兩天內,緊急從定日縣調取光纜等物資,維護人員負重40斤,連夜完成光纜布放和割接處理,由于體力和氧氣消耗太大,不到半天就出現高反頭痛和嘔吐的情況。”中國移動現場保障人員楊彪苦笑道,“我體力一直很好的,想不到在這邊差點翻車了。”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在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中國移動和華為能夠通過珠峰5300米的大本營5G基站快速達成覆蓋珠峰峰頂的目標,并且要把網絡質量快速提升到目標值,這本身就表明了我們中國5G產業鏈的成熟和領先度。”華為公司拉薩交付與服務業務部部長劉強告訴記者。
5月4日凌晨,珠峰綜合科考登山隊成功抵達海拔8300米。“我們得到前方營地傳來‘手機有5G信號’的消息。”李崇明表示,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公司圓滿完成“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登頂通信保障。(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