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能清遠高新區燃機熱電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工程總投資(含配套熱網工程)約15億元,投產后年發電量13.16億度,年產值10億元,年納稅6000萬元。
從1991年成立廣東清遠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到2011年成立省級高新區,再到2015年,廣東清遠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國家高新區。30多年的發展,讓清遠高新區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對于未來,清遠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周岐賢提出“三大愿景”:打造國家一流的專業化產業園區,5年再造一個國家高新區(工業生產總值翻倍)和清遠高新區的全國排位實現“坐三望二爭一”——在位列新晉國家高新區第三梯隊的基礎上,努力進入到第二梯隊,爭取在“十四五”規劃末期進入新晉國家高新區第一梯隊。
企業點贊項目紛至沓來
清遠高新區地處清遠市南端,與廣州市花都區接壤,轄區總面積109.5平方公里。這片土地,已經成為清遠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清遠經濟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
“一切為了企業,為了企業的一切”是清遠高新區倡導的服務理念。許多企業對清遠高新區的營商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
廣東聚石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石化學)落地清遠高新區就是一個明證。聚石化學總經理楊正高說:“這里的營商環境吸引了我們從別的地方轉戰過來。清遠高新區的服務很到位,對于企業的合理需求,有關部門都會盡量幫我們協調。”
新安天玉有機硅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杜軍表示,是清遠高新區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他們,在項目建設、運營中,清遠高新區對于企業幫扶力度很大。
清遠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建文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已經21年,他說:“以前我們是到處拉項目,現在我們是選項目。”
“原來需要我們經常去外面招商找項目,現在大部分時候都是項目找上門。”周岐賢說,清遠高新區自然資源優越、交通便利、具有區位優勢、生活成本較低,這些都是清遠高新區招商引資的優勢。
他透露,接下來,將有90多家規上企業在清遠高新區相繼落地,部分企業已經完成了廠房建設和設備調試,很快可以投入生產。
正是得益于制度上的保障、服務上的貼心,現在清遠高新區擁有172家規上企業。
服務到位辦事一站搞定
清遠高新區的營商環境得到外界的認可,源于這里的一系列的舉措。
“在政策體系建設方面,清遠高新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引導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文件,支持激勵園區內科技企業孵化器及各類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周岐賢說,近年來,清遠高新區相繼制定出臺了“產業發展十條”“科技創新十六條”,《清遠高新區科技創新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清遠高新區人才創業項目評審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
清遠高新區扎實做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工作,將原住建、人防、水務、發改、經信、環保等6個部門的80項審批事項劃轉審批局集中辦理,把原來綜合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的“多枚印章管審批”變為現在審批局的“一枚印章管審批”,使審批事項的承諾辦理時限比總體法定時限壓縮了79%,部分事項壓縮了96%。
此外,為解決初創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清遠高新區國有公司還分別與廣東粵科、深圳諾亞信公司及廣州力華展開投資合作,共同發起設立規模分別為1億元、3.5億元及10億元的三支政府引導產業基金,逐步形成“科技銀行+融資擔保+政策補助+產業基金”全方位立體科技金融支持體系。
穩步前行5年再造一個高新區
今年初,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通報了2021年度對全國國家高新區的評價結果:清遠高新區綜合排名躍升至第88名,較上年度提升了8個名次。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周岐賢經過對清遠高新區家底的盤點和產業布局的基本調研,提出清遠高新區“十四五”規劃發展的“三大愿景”。
以5年再造一個高新區為例,周岐賢介紹,2020年,清遠高新區的工業生產總值是365.61億元,如果要實現5年再造一個高新區,那么產值就要達到800億元。
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周岐賢說,首先是存量企業的發展。對于龍頭企業,園區將繼續進行大力扶持,以龍頭企業的發展實現集群效應,完善產業結構和產業鏈。
同時對于轄區300多家中小企業,清遠高新區也有增產提質的計劃。
“我們通過對轄區內中小企業的改造,促使他們進行降本增效、增產提質,讓他們能夠盡快達到規上企業的標準。”陳建文說,雖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會逐步產生效果。
目前,清遠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正立足產業基礎,著力突出產業“建鏈、固鏈、強鏈、補鏈”,繼續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聚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5+1”產業,培育孵化未來產業,推動形成集聚效應和品牌優勢,不斷匯聚發展新動能,構建園區產業生態圈。(龍躍梅 鐘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