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因為疫情等因素影響,相比于人員密集的景區,戶外露營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首選,“曬露營”成為朋友圈的火爆景象。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網站獲悉,2022年“五一”假期,露營成為潮流,“賞花+露營”“房車+露營”“露天音樂會+露營”“旅拍+露營”等眾多特色精致露營產品受游客追捧。本地游客更是成為露營地消費主力。
各大平臺的數據也反映了露營的熱度高漲。據百度地圖聯合馬蜂窩發布的五一出行預測顯示,假期前夕關于“露營”相關搜索熱度平均漲幅超過100%,一線、新一線城市周邊的露營地受到熱捧。5月4日,同程旅行發布的《2022“五一”假期旅行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周邊露營市場仍在持續升溫,“露營”相關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17%。森林露營、海島露營、公園露營、星空露營和親子露營成為“五一”最受關注的露營主題。
另外,據京東公布的消費情況顯示,從4月30日至5月3日,全國用戶購買野餐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81%,吊床類增長102%,帳篷/墊子類增長100%,燒烤用具增長41%。
露營的火爆從露營相關企業數量上也可見一斑。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4.7萬家露營相關企業。其中,近半數的企業成立在1年以內。近5年來,我國露營相關企業注冊數量迎來快速增長。其中2020年新增9100余家,2021年達到峰值,新增2萬余家。今年以來,我國已有超7200家露營相關企業成立。
與此同時,隨著露營經濟突然爆火,相關概念股迎來大漲。五一小長假后首個交易日,牧高笛(603908.SH)和三夫戶外(002780.SZ)雙雙漲停。5月6日早間,牧高笛和三夫戶外再次雙雙漲停,每股分別報72.62元、13.18元。
華西證券一位分析師在采訪中向央廣網記者表示,國內露營大概分為3個階段:一是專業登山露營,以國家隊為主,進行科考,比如測量珠峰高度等。二是徒步露營,時間為2000年-2018年,以背包客、驢友為主。三是從2018年至今的精致露營,以家庭為主,又因新冠疫情而加速發展。
在談到露營的市場前景時,該分析師認為,目前國內露營滲透率為3%,而海外為14%,國內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不僅僅是疫情催化,包括SUV的保有量達到一定水平、雙減政策釋放出的時間等,都有利于露營的長期發展。
而根據華西證券研報,目前,國內市場營地數遠低于國外發達國家。國內休閑旅游和戶外旅游占比也較?。涸诎l達國家,觀光旅游只占旅游市場的30%,休閑旅游和戶外運動占到旅游市場的70%,而國內休閑露營占整個旅游的比重僅為2%左右。
從人均消費看,我國戶外活動年度人均消費額不足20元,而歐美和亞洲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額均在300-800元之間。而對于國內露營用品市場,華西證券測算,假設1個營地可容納200頂帳篷(相當于200個家庭)、單個家庭消費5000-1萬元,按每周末1次,我們估計目前國內約2000+個營地,從而露營市場容量約為1000-2000億元。
渤海證券認為,國內露營地行業規模已突破300億元,且保持高速增長。露營消費成長性充足,有望成為后疫情時代真正崛起的新興消費場景。
隨著露營的爆紅,“露營熱”能熱多久也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
“露營熱潮確實存在曇花一現的可能。”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央廣網記者表示,露營消費行為能否固定化,還依賴于旅游企業開拓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需要供給方和需求方共同努力,如果旅游企業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包括環境、景色、人文、休閑設施,還有安全性、隱私性保障等等,那么這種需求就會有長期化的趨勢。但如果說企業僅僅追求賺快錢,抓一把風口,不注重旅游消費體驗的提升,不注重服務的改善,那就可能曇花一現。
在談及露營熱潮對其他消費的帶動作用時,劉春生表示,旅游業是一個帶動性比較強的行業,可能帶來消費的倍增效應,但這些行業應該是互相支撐的,在旅游的帶動下,需要其他行業進行配合,比如光有景點,沒有購物、沒有消費體驗、沒有餐飲,那么消費滿意度就會下降,所以,需要不同行業共同把這件事情做好。比如露營相關的,外賣、預制快餐、安全措施、家庭出行裝備等等,應該是互相支持,互相支撐的。(楊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