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56萬個,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3.2億戶家庭的能力,網絡建設的高質量發展為社會數字化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依托強大的云網賦能實力,中國電信不斷加快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能化綜合性數字能力底座,加速將“云改數轉”戰略推向縱深,以打造科技型企業為目標,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進信息通信技術與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深度融合,著力搭建基于云網融合技術的數字化平臺和面向垂直行業的應用中臺,用豐富多彩的智慧應用詮釋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課題。
民之所需,心之所系。從抗疫一線到保障現場、從田間地頭到生產車間,形態各異的智能機器人、千變萬化的5G“潮應用”大放異彩,共同描繪出美好信息新生活的畫卷。
智慧抗疫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呈多點散發態勢,科學精準防控是切斷疫情傳播鏈條、保障群眾生命安全的制勝利器。
走進抗疫一線,處處可見中國電信防疫“黑科技”——天翼云眼提高了社區疫情防控指揮調度效率、來電名片讓防疫電話接通率顯著提升、5G消殺機器人7×24小時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抗疫智應用各展所長,共同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在浙江溫州,中國電信為中小學生推出了專屬的“防疫智能學生證”,具備SOS 一鍵報警、上課禁用、親情號碼、遠程定位、安全圍欄等功能,學校通過管理系統能有效防范風險事件發生,全程保障學生安全。
搭載中國電信自研5G模組“天樞一號”的防疫無人機,通過南京電信的天翼星云平臺進行操作,可在封控、防控住宅小區和核酸檢測點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空中巡邏、高空喊話,以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中國電信防疫機器人,被醫護和患者親切稱作“小白”,這款機器人搭載有紫外線燈、超干霧發生器和等離子空氣凈化三大消毒模塊,自主導航和語音控制功能讓消殺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智慧農業
精耕細作是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根基,21世紀,5G、大數據、高清視頻走進田野,“精耕細作”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中國電信憑借信息賦能優勢,在廣大農村落地智慧農業項目,助力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在廣西百色市田林縣浪平村姬松茸生產基地,基于中國電信智慧農業云平臺和大棚內的物聯網設施,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各項指標數據實時顯示在監控大屏上。“5G﹢8K”高清視頻傳輸,確保菌農不會錯過姬松茸的每個生長細節,隨時能夠獲得農科院專家一對一的種植指導。
浙江烏鎮的鳳岐茶社譚家灣云上農業試驗場里,40多個不同種類的機器人往來勞作,是700畝云上農場的“新農人”。自主巡檢、環境感知、自主導航、高清視頻回傳……在5G加持下,農業生產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變革。
中國電信新疆公司與廣州極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構建“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全疆范圍內千架無人機完成了上萬畝次的農業植保,讓新疆棉花生產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
智能工廠
當前,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熱門賽道,中國電信發揮云網融合優勢,針對垂直行業量身定制解決方案,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注智賦能,助力企業安全復工復產。
杭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也是5G﹢工業數字化的先行軍?;谥袊娦帕可矶ㄖ频?G專網,機器視覺、無人巡檢、數字采集等5G應用紛紛落地,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杭鍋集團實現了華麗的數字化轉型。無論身在何地,當產品出現故障時,工人可佩戴AR眼鏡,通過5G網絡連線杭鍋總部,技術專家通過高清畫面遠程指導維修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力和時間成本。
中國電信聯合創維集團打造5G融合專網,對深圳市寶安石巖創維工業園區進行5G全覆蓋,建設5G SA基站和室分,全下沉部署中國電信自研UPF﹢MEC,助力智能工廠建設。通過對生產線的5G升級,對比傳統制造模式,人均產出效率比傳統產線提高17%,效率同比提升26%,停產時間縮短5%,工序自動化率達到40%,遠超出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電信為山東正凱新材料公司量身定制5G場景應用解決方案,實現多品種AGV智能運輸、車間AGV智能掃地清理、智慧生產管理平臺和AGV控制系統聯動互通等功能。5G賦能,“萬人工廠”變身“智慧工廠”,生產效率提升約40%。
智慧教育
隨著5G技術的演進和網絡建設進度的加快,5G已經成為教育新基建的加速器,成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推動全國教育資源平均分配,推進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建設與規模應用,夯實教育新基建的數字底座。
5G走進校園,給教學方式帶來滿滿的科技感。石家莊高等醫學??茖W校與中國電信聯合打造的5G﹢XR虛擬云實訓基地,建設有CAVE交互沉浸式虛擬仿真系統、全息桌面交互學習系統、MR交互體驗醫學內容系統。通過云﹢5G定制網,教師可以自主創作本學科XR內容,通過5G網絡加現代科技設備在教室進行展示教學。
北京電信與順義區智慧教育發展促進中心攜手,在盡可能利舊各學校原有設備的基礎上,通過補充新設備、適配舊設備、完善軟件應用、升級授課模式,打造順義區雙師課堂,實現名師團隊的新型教學場景。以有基礎的區或校為單位采用同步直播方式,遠程名師和班級輔導老師“1+1”分工協作,線上主講,線下答疑。雙師課堂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同上一堂課”,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大程度覆蓋更多學生。
智慧文旅
隨著5G、8K、VR等技術的發展,文旅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打開電視,壯美河山盡收眼底;戴上VR眼鏡,博物館、美術館觸手可及,中國電信5G﹢8K、5G﹢VR等一系列潮應用,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居家旅行”體驗。
在四川省阿壩縣阿曲河畔,由中國電信搭建的“5G高清慢直播網絡平臺”首次記錄到一群特殊的客人——高原“神秘使者”、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尾海雕。“5G﹢4K慢直播”拍攝及8K抓拍技術,完美呈現了白尾海雕翱翔、捕食、嬉戲的畫面。
依托5G、XR、云計算等創新技術,中國電信博物館已經完成智慧化(一期)建設。走進其中,打開“百年電信”智慧博物館小程序,云展廳、紅色革命歷史數字景觀、AR導覽、文物復原和場景互動、室內精準定位和主動推送服務……5G特色應用讓參觀者可以沉浸式感受紅色通信發展史。
遠程醫療
長期以來,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等成了老百姓的“心頭頑疾”。中國電信充分發揮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優勢,讓越來越多的智慧化、遠程化醫療場景走進現實生活。
在智慧急救場景,中國電信提出了基于5G醫療邊緣云的醫院五大中心“平時”智慧急救和基于衛星的地空一體化“戰時”智慧急救組網方案,升級改造5G急救車,打通信息實時傳輸通道,構建暢通的生命“綠色通道”。
在遠程診療方面,中國電信利用5G定制網充分融合醫療邊緣云優勢,實現醫學信息數據的高速傳輸與共享,賦能圖像數據處理及輔助診斷業務,讓患者能夠就近獲得優質的醫療資源。
借助中國電信5G網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可以操控遠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人民醫院的機器人,“隔空”完成一臺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操作準確率接近100%。
安徽大灣村開通中國電信5G信號后,立即上線5G遠程醫療會診功能,讓山區疑難雜癥患者享受專家提供的治療方案。為了解決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醫院探視難題,中國電信聯合安徽廬江縣中醫院打造了5G﹢VR遠程探視系統,遠程全景沉浸式探視服務,讓患者安心、家屬放心。
智慧礦業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生產和消費國,安全穩定的資源供給關系到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和國家安全。放眼全國,中國電信聯合能源、礦產行業開展的智慧化、數字化改造正如火如荼進行,“電信藍”與“資源金”融合碰撞,綻放出耀眼的火花。
電信5G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的特性,完美契合傳統煤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在陜西榆林的小保當煤礦,5G﹢AI對掘進面監控畫面進行實時傳輸和分析,可自動識別安全隱患;井下中央變電所的5G巡檢機器人能第一時間報告設備異常和有毒有害氣體超標等險情……5G智慧應用為煤炭行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青海威斯特銅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青海省海拔最高、處理礦量最大的礦山企業。依托中國電信的“5G﹢遠程駕駛”項目,安全事故風險和生產運營成本均得到有效降低,這是全國首例在高海拔礦區通過5G網絡實現遠程采礦。
在甘肅金川集團選礦廠選車間,中國電信“5G﹢智能選礦”使手動卸鐵、人工巡檢等生產環節實現自動化作業,崗位職工每班操作人員由原來的15人~17人減少為3人~ 5人,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安全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