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文化的鏡像。好的地名猶如歷史的棱面,能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折射得熠熠生輝。在我國,有不少富有文化底蘊、民族特色的地名,其中還有一部分蘊含著有趣的古代天文學知識。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尚書·堯典》
歷史上,我國是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國家之一,觀象授時、指導農事成了迫切之需。古籍記載,帝堯命羲和觀察日月星辰之律,然后將四時時令傳授人間,使百姓不違農時以謀豐收。據此可知,古代天文學的產生與發展和農業生產生活密不可分,這也很好地解釋了顧炎武“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的論述,即重要性決定普知性。這種重要性、普知性在我國一些城市的命名中可見一斑。
與西方黃道十二星座類似,中國古代天文學主干之一是“四象二十八星宿”。古人將天區劃分為東方蒼龍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并按二十八星宿劃分地域,使天地相對應。
“金星與婺女爭華。”
——《玉臺新詠》
金華位于浙江中部、金衢盆地東部,古稱婺州,因“地處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而得名。
“婺女”是天上的女宿,又名“須女”,由離織女星不遠4顆小星組成。在吳越文化中,婺女是上古時期的抗洪英杰。傳說,婺水流域曾突發洪災,百姓家園陷于汪洋。婺女攜長矛、騎巨鳙逆流而上,發現洪水源頭有蛟龍興風作浪。婺女斬斷蛟龍尾,蛟龍逃、洪水退,蒼生得救,婺女升天做了“婺女星”。
另一個因婺女星得名的城市,是位于贛、皖、浙交界處的江西婺源,相傳是婺女的家鄉。
浙江臺州也得名于星宿。古人認為天地感應,人間有皇帝,天上就有帝星,帝星東南方向有“上臺、中臺、下臺”三星宿,三宿對應人間的神山叫天臺山,天臺山位于臺州境內,臺州也因此得名。
“長沙小星,下應長沙。”
——《明史·天文志》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位于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別名星城、星沙。
據《長沙風土碑記》記載:“天文長沙一星,在軫四星之側。上為辰象,下為郡縣。”天上有了長沙星,地上對應長沙城。長沙星是南方朱雀軫宿的一顆附屬星,掌管人間壽命,對應位置在西方星座的烏鴉座。“軫”指的是古代車箱底部后邊的橫木,軫宿古稱“天車”。
南岳衡山也是這一星宿文化的印證者。衡山古屬長沙,又名壽岳,山徽為朱雀。也有學者稱,衡山的“衡”字即取自軫宿平衡車廂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的另一座城市婁底也得名于星宿。據傳,“婁宿”和“氐宿”在這里交相輝映,故名婁底。類似命名的還有柳州,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南昆州“以地當柳星更名”柳州。
以二十八星宿分野命名也有“不省心”的時候,典例是安徽宿州。有學者考究,宿州本該讀“xiu zhou”。古時宿州位于蒼龍七宿的心宿、房宿之間,為蒼龍心臟部位?!洞呵镎f題辭》云:“房,心為明堂,天王布政之宮。”房宿和心宿是皇族的象征,為避天子諱,干脆不談此地屬于何星宿,直接叫“宿”州。